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1,1024你懂的在线播放欧日韩,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免费a视频

未來新能源汽車“氫能”是否會替代鋰電池汽車成為主流?

2019-06-19 11:38  來源:第一電動大牛作者 氫云鏈  瀏覽:  

隨著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推進,我國環(huán)境保護及碳排放問題日益突出。同時極高的石油資源進口依存度也成為威脅我國國家能源安全的潛在風險因素。因此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tǒng)燃油汽車在我國勢在必行。

但替代性方案是什么?

目前尚未有定論。目前比較主流的新能源汽車方案是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經過近幾十年發(fā)展,其技術成熟度有一定保證,并開始了量化生產進入市場。

自2011年至2018年市場銷量平均年增長率78.8%。但由于續(xù)航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及制造成本的限制,截至目前其乘用車市場占有率仍然不足5%。而且最近以來多起鋰電池汽車起火事故更是引起社會公眾對鋰電池安全的擔憂。

而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及完全清潔能源使用過程,迅速吸引了整個社會的關注,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新型替代性方案。

未來新能源汽車“氫能”是否會替代鋰電池汽車成為主流?還是兩種方案并行不悖?

已經有眾多業(yè)內人士從使用成本角度對兩種方案進行了對比,但氫云鏈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一種技術方案的推行必然引起整個產業(yè)鏈條的變革乃至整個社會能源結構的調整,社會意義重大。必須在微觀使用成本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社會整體的能源使用效率,才能對兩種技術方案進行科學對比分析。

01、氫鋰技術方案差異的實質是能量載體

縱觀人類發(fā)展歷史,也是人類對能源的利用方式不斷提升的歷史。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使人類能夠將石化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蒸汽機的動能,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則使人類將石化燃料的化學能進一步轉化為電能。每一次革命都伴隨著能量密度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因此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一種新技術是否能取代舊技術獲得社會認可的決定性因素。

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追溯到能源產生的源頭,“氫”與“鋰”兩種新能源汽車技術方案的技術路線可以歸結為以下五種:

從上圖可知,氫燃料電池與鋰電池兩種技術方案的能源源頭完全相同,均為化石燃料(煤、天然氣)或其它能源(核、水、風及太陽能),最終輸出也沒有差異,均為伴隨汽車移動的電能,其差異主要為中間的能量存儲方式。“鋰電”方案以電能為能量載體,以鋰電池為儲存方式;而“氫能”方案以氫化學能為能量載體,以氫氣為儲存方式。

因此,從社會層面看哪種方案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哪種方案就很可能在未來獲得主導性地位。

02、不同方案的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技術路線關鍵環(huán)節(jié)效率測算

從上圖1可以發(fā)現(xiàn),除技術路線2之外,其它技術路線在“氫”與“鋰”兩種方案間矛盾點完全相同:是以鋰電池儲電實現(xiàn)移動電能應用,還是將電轉化為氫儲能再利用燃料電池轉化為移動電能應用?

即“電→移動電能”VS“電→氫→移動電能”的路徑選擇問題。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則在1、3、4、5四種技術路線中“氫”與“鋰”兩種方案的優(yōu)劣自然明確。現(xiàn)對兩種路徑的能源利用效率進行剖析如下:

鋰電方案(電→移動電能)

鋰電系統(tǒng)能量轉化過程消耗包括:電力傳輸消耗、電網改造成本、鋰電池生產成本、充電站成本、電池自重耗電成本、電池充放電能消耗等。

(1)電力傳輸損耗。由于鋰電池汽車的電力借助當前已有電網傳輸,不需要考慮電網建設成本,電力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按照當前估計約為4%。

(2)鋰電池生產成本。當前緊湊型家用轎車的鋰電池在未來隨著生產批量的擴大,規(guī)模經濟效應將使其成本不斷下降,預計在未來幾年將降到20000元左右,按照電池壽命期600次充放,每次續(xù)航400km,則壽命期內電池成本約為8.3元/100km。

(3)充電站建設成本。根據調研,當前充電站建設成本約為200萬(包含10個60Kw快充樁),假設服務年限10年,平均利用率20%,則平均每度電分攤建設成本約為0.2元/kwh。

(4)電網改造成本。當充電樁大量鋪設時,供電功率將超出局域電網負荷,需要改造電網,假設單個充電站的電網改造投入為120萬元,則每度電的電網改造成本約為0.18元/kwh。

(5)電池自重消耗電能。一般家用轎車鋰電池動力系統(tǒng)自身重量約為500kg,對電量的消耗大約2.8kwh/100km。

(6)鋰電池充放電消耗。目前鋰電池充放電過程電能消耗大約8%。

綜上可得,按照當前估計鋰電池汽車每百公里耗電15kwh,其中有效電能12.2kwh。而電能從發(fā)電廠轉化為電池組輸出過程中消耗約12%,即每百公里在源頭的總能耗約17.05kwh。能源利用效率71.55%,非能源成本約14元。

氫能方案(電→氫→移動電能)

氫能系統(tǒng)能量轉化過程消耗包括:制氫電力消耗、氫氣運輸成本、燃料電池成本、加氫站成本、電池發(fā)電損耗及電池系統(tǒng)自重能耗等。

(1)電力傳輸損耗。采用電網平均損耗約4%。

(2)制氫電力消耗。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電解水制氫每度電制氫約0.019kg。

(3)燃料電池制造成本。國際先進廠商的氫燃料電池系統(tǒng)制造成本約為20萬元,預計未來量產后能降到10萬元左右。未來氫燃料電池使用壽命預計達到10000小時,壽命期內總行駛里程預計40萬公里。則每百公里分攤成本約25元。

(4)加氫站成本。日均加氫能力500kg的加氫站當前建設成本約2000萬,主要由設備成本構成。預計未來大批量生產之后,建設成本能降到1000萬元。加氫站按每年運行360天,40%的使用率,10年折舊,則每建設成本分攤為約13.89元/kg。

(5)電池發(fā)電損耗。據統(tǒng)計豐田Mirai百公里消耗氫氣0.76kg。

(6)燃料電池組自重耗能。燃料電池組重量約為鋰電池一半,相應的能耗以電能計為1.4wh。

綜上可得,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終端每百公里消耗總電能40kwh,在電力系統(tǒng)源頭消耗41.67kwh。

不考慮氫燃料電池發(fā)動機與鋰電池發(fā)動機的效率差異,并假設兩種車輛除動力系統(tǒng)之外的其它均無差別,則燃料電池汽車的百公里有效能耗同樣為12.2kwh。則氫燃料電池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為29.28%,并伴隨非能源成本35.55元。

 

來源:玖牛研究院

因此,“電→氫→移動電能”方案在能源利用效率上處于明顯劣勢,這意味著通過電解水制氫的技術路線(路線3,路線5)在未來不可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得到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

各技術路線總體評價

技術路線1(化石燃料→電→移動電能)

我國化石燃料以煤炭為主,煤炭發(fā)電占總電量64.67%,天然氣發(fā)電占6.33%,而且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高,不可能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基礎。因此以下針對化石燃料的分析均以煤炭為代表。

按照發(fā)電效率最高的超高壓電廠計算,其標準煤消耗為360g/kw·h,而標準煤包含熱能29.3´106焦耳/kg。因此燃煤發(fā)電的化學能利用效率為34.13%,發(fā)電成本(不包含煤炭消耗)約為0.14元/kwh。結合前文對“電→移動電能”環(huán)節(jié)的分析,可以得到該技術路線百公里消耗標準煤6.14kg,總體能源利用效率為24.41%,非能源成本約為16.4元。

技術路線2(化石燃料→氫→移動電能)

目前的工藝,煤氣化制氫每制備1kg氫氣需消耗標準煤約9kg,非能源成本約5.6元。結合前文對“氫→移動電能”環(huán)節(jié)的分析,可以得到該技術路線的氫能汽車每行駛100km,消耗標準煤6.84kg,總體能源利用效率21.91%,非能源成本約39.81元。

技術路線3(化石燃料→電→氫→移動電能)

該技術路線百公里消耗標準煤約15kg,總體能源利用效率為9.99%,非能源成本41.38元。

分析結論

來源:玖牛研究院

從目前主流的技術路線分析可知,氫能汽車產業(yè)面臨如下困境:

1、 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氫能路線相比鋰電池路線在并不具有優(yōu)勢。

2、 從社會能源利用效率角度考慮,以電解水制氫為基礎的技術路線由于效率低下不可能成為未來氫能汽車產業(yè)的基礎。

3、 在能源效率上能夠與鋰電池路線相媲美的唯有路線2,即采用化石燃料直接制氫,但該方法產出氫氣中的硫化物雜質極易導致燃料電池催化劑中毒,而目前國內無法有效檢測。

4、 相比鋰電路線,氫能路線需要重新建設基礎設施,導致非能源成本大幅提升。

如果不能從技術上進一步突破,提升能源效率,氫能汽車產業(yè)將是無根之木!但氫能產業(yè)剛處于起步階段,未來仍有無限可能。

在從能源效率看,制氫環(huán)節(jié)及燃料電池發(fā)電效率都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而非能源成本中燃料電池與加氫站成本在未來產業(yè)大規(guī)模發(fā)展的情況下將會大幅下降。

氫能路線能否獲得技術突破,取代鋰電池路線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主導者,仍需時間的檢驗!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俄羅斯找到一種將容量增至三倍的電池新材料

俄羅斯找到一種將容量增至三倍的電池新材料

據外媒報道,近日,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們通過對一種新型材料的實驗找到了一種能擁有大量具有前景的性能優(yōu)勢--尤其是能提供目前解決方案的三倍容量--的電池設計。這一突破來自于鏤空納米球取代電池電極的材料,這樣做的好處是設備不僅能保持更多的電荷而且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
馬斯克炮轟燃料電池,外界猜測因對其特斯拉造成威脅

馬斯克炮轟燃料電池,外界猜測因對其特斯拉造成威脅

最近幾年,新能源技術遍地開花,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技術選擇,汽車中有鋰電池,還有廠商選擇燃料電池,不過馬斯克現(xiàn)在對燃料電池開炮了。特斯拉CEO馬斯克今天在推特上發(fā)文,稱燃料電池應該被叫做智商稅(fool sells),用于汽車上是個愚蠢的選擇,哪怕是用于火箭也不是好選擇,但至少還不算荒唐。
歐盟目標:到2025年每年生產至少700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

歐盟目標:到2025年每年生產至少700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

德國和法國的經濟部長以及歐盟委員會副主席馬羅斯·塞夫科維奇(Maros Sefcovic)周四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歐盟的目標是到2025年每年生產至少700萬輛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
通用汽車(GM)宣布新合資EV動力電池企業(yè)

通用汽車(GM)宣布新合資EV動力電池企業(yè)

據外媒The Verge報道,通用汽車(GM)宣布跟SolidEnergy Systems成立一家新合資企業(yè)。SolidEnergy Systems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分拆出來的一家公司,專注于提高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兩家公司計劃在2023年之前在馬薩諸塞州的沃本建立一個測試工廠,將用于生產高容量的預生產電池。
KIST科學家開發(fā)出用于高溫燃料電池的高性能單原子催化劑

KIST科學家開發(fā)出用于高溫燃料電池的高性能單原子催化劑

為了實現(xiàn)該技術的商業(yè)化,必須進一步提高電池性能,新型高溫催化劑材料備受期待。鉑(Pt)基催化劑在燃料電池電極反應中表現(xiàn)出如此優(yōu)異的性能。特別是單原子鉑催化劑,由于其獨特的功能性而被積極研究。然而,在高溫下,鉑原子不穩(wěn)定。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