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tài)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基于此前發(fā)展出的超彈性碳氣凝膠制備方法(Small, 15 (13): 1804779, 2019),合成一種自支撐還原氧化石墨烯卷;將石墨烯卷網(wǎng)絡與硫復合,構建出具有高容量和長循環(huán)鋰硫電池(Chinese Physics B, 27 (6): 068101, 2018)。近日,該組博士生陳鵬輝在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解思深和研究員周維亞的指導下,與該組高級工程師王艷春、博士生李少青、博士肖卓建和陳輝亮等人,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石墨烯卷網(wǎng)絡在電化學儲能領域的應用。
研究人員通過將離子與石墨烯片層進行靜電吸附,并結合冰晶模板法和冷凍干燥技術,設計并制備出一種在三維互連石墨烯卷導電網(wǎng)絡上原位生長MnO納米顆粒的超高倍率自支撐儲鋰負極;通過調(diào)控氧化石墨烯濃度,實現(xiàn)了產(chǎn)物中石墨烯由一維卷狀向二維片層狀的轉(zhuǎn)變(圖1)。通過結合電化學測試和結構表征,系統(tǒng)研究了不同微結構與儲鋰反應動力學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由一維石墨烯卷構建的互聯(lián)網(wǎng)絡比由二維石墨烯片層構成的微結構具有更強的電子/離子轉(zhuǎn)移動力學,從而表現(xiàn)出更佳的倍率性能和更高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圖2)。此外,石墨烯卷作為骨架材料,與MnO納米顆粒通過Mn-O-C化學鍵緊密結合,在構建多種結構單元搭建多級微結構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證金屬氧化物在嵌/脫鋰過程中結構和界面的穩(wěn)定性,電極在1000次循環(huán)后,仍能夠維持原有的多級結構?;谶@種互聯(lián)網(wǎng)絡結構的自支撐負極展示出快速、持久的儲鋰能力,具有在20 A g-1下比容量為203 mAh g-1的超高倍率性能,以及在2 A g-1下循環(huán)1000次后比容量為759 mAh g-1的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诖烁弑堵?高容量特性的自支撐負極構建的鋰離子電容器在功率密度為139.2 W kg-1時,具有達179.3 Wh kg-1的能量密度;得益于電極材料良好的結構穩(wěn)定性,鋰離子電容器在5 A g-1下循環(huán)5000周的容量保持率為80.8%(圖3)。該研究采用的制備方法可為其他具有電子/離子電導率較低、因體積變化大而導致結構和界面不穩(wěn)定等普遍問題的金屬氧化物負極材料的設計與改進提供新思路。
相關研究成果以In situ anchoring MnO nanoparticles on self-supported 3D interconnected graphene scroll framework: A fast kinetics boosted ultrahigh-rate anode for Li-ion capacitor為題,發(fā)表在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等的支持。
圖1.(a-d)基于不同GO濃度的樣品的SEM圖像。(a,a1)0.25 mg mL-1,(b,b1)0.5 mg mL-1,(c,c1)0.75 mg mL-1和(d,d1)1.0 mg mL-1;(e)0.25MnO/3DGS樣品中負載MnO納米顆粒的石墨烯卷的SEM圖像;(f-h)0.25MnO/3DGS在不同放大倍數(shù)下的TEM圖像;(i) HAADF-STEM圖像及對應區(qū)域的面掃描元素分布圖
圖2.0.25MnO/3DGS自支撐電極在0.1 mV s-1掃速下的CV曲線(a)和0.1 A g-1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b);不同電極的倍率性能(c)、Nyquist曲線(d)和0.5 A g-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huán)性能對比(e);(f)0.25MnO/3DGS和1.0MnO/3DGS的綜合電化學性能比較;(g)0.25MnO/3DGS在2 A g-1下的長循環(huán)性能及該樣品的離子和電子轉(zhuǎn)移示意圖(h)
圖3.0.25MnO/3DGS//AC鋰離子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a)不同掃描速率下的CV曲線;(b)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充放電曲線;(c)根據(jù)充放電曲線計算的比電容;(d)5 A g-1下的長期循環(huán)穩(wěn)定性;(e)基于0.25MnO/3DGS//AC的鋰離子電容器與文獻報道的其它MnO基鋰離子電容器的Ragone圖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