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行程過半,半年內PPP模式在各地風生水起,各省市推出的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已經高達2萬多億元的規(guī)模。在這股熱潮中,泡沫與亂象兼有,而財政部最近也頻繁發(fā)聲闡述PPP的深層次意義。
與此同時,PPP項目正迎來一輪大清查。財政部6月26日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57號文),其中明確規(guī)定,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項目包裝成PPP項目。
這意味著,不符合要求將無法獲得財政補貼,也不會被即將成立的PPP基金視為潛在的合作對象,57號文的出臺表明財政部對PPP項目的要求正越來越嚴格。
PPP落地面臨6道坎
經過近2年的實踐和探索,PPP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速度很快。記者獲悉,財政部正組織開展第二批示范項目評選工作,嚴格篩選出適宜采用PPP模式的項目。此前,財政部評選出了首批30個、總投資額1800億元的示范項目,旨在形成“樣本”和“標桿”,發(fā)揮示范效應。
由于PPP落地存在種種困難,財政部正在對各地的示范項目進行督導并加強業(yè)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在最新舉辦的第12次文津圓桌閉門研討會上,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表示,從各地反饋的情況看,推廣PPP面臨六大困難:
一是觀念認識轉變難。部分地方認識不夠全面,把思想局限在緩解債務壓力上,將推廣PPP當做又一次“甩包袱”,沒有放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上,把注意力轉向加強監(jiān)管上。面對這一創(chuàng)新理念,部分地方甚至在推廣PPP中存在畏難情緒。
二是規(guī)范推廣運用難。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將PPP簡單等同于新的融資渠道,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將部分項目包裝成PPP模式。
三是社會資本尋求難。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企業(yè),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不高,主要是個別地方政府契約意識薄弱影響了社會資本積極性,同時,地鐵、軌道交通等部分領域市場化程度不高,有實力、具備對外投資運營實力的社會資本十分有限。
四是工作協(xié)調推進難。相關部門在項目立項、規(guī)劃等方面,形成了固化的行業(yè)運作思路和習慣,PPP作為一項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實施時難度和阻力很大。
五是操作實施過程難。地方政府和項目實施機構既缺乏真正熟悉政策和業(yè)務的人員,又缺乏PPP項目運作經驗,操作能力相對不足,在項目談判的過程中,甚至難以與社會資本(特別是境外資本)“在一個平臺上對話”。
六是融資渠道通暢難。目前,PPP項目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銀行對項目資本金比例要求較高并需提供擔保,難以實現無追索或有追索的項目融資,融資成本較高。
中交建總裁助理、投資事業(yè)部總經理趙喜安告訴記者,PPP雖然是政府和社會資本風險共擔,但最終往往是作為弱勢群體的社會資本承擔更多風險。盡管57號文明確項目采購要嚴格執(zhí)行有關規(guī)定,但非經營性項目和傳統(tǒng)的BT項目之間嚴格的區(qū)分、非經營項目的運營核心是什么等等概念還需要政府文件進一步明確。
多舉措規(guī)范管理PPP
57號文明確,項目示范是財政部門規(guī)范推廣PPP模式的重要抓手。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示范項目的組織領導,配備必要的業(yè)務骨干人員,保證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財政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副主任焦小平認為,2014年起財政部主導推進的PPP工作,是一項綜合性改革措施,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公共產品供給管理體制改革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它從治理和管理兩個層面來考慮,更強調長期性、系統(tǒng)性、整體性、結果導向和績效評價。
據悉,財政部目前正多舉并進“真刀實槍”推進具體工作,著重在“快”字、在“實”字上做文章。一方面財政部加快完善制度建設,抓緊制定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制訂PPP項目標準化合同范文和分行業(yè)合同,做好PPP立法準備工作;另一方面,健全政策扶持體系,研究設立中國PPP融資支持基金,研究出臺“以獎代補”措施,完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稅收優(yōu)惠政策;此外,還大力開展項目示范工作,對首批示范項目進行督導,加強業(yè)務指導和技術支持,嚴禁通過保底承諾、回購安排、明股實債等方式進行變相融資?;I備第二批備選的PPP示范項目;并且注重打造PPP綜合信息平臺,推進專家?guī)旌晚椖繋旖ㄔO工作。
在財政部大力推動下,地方政府和各級財政部門陸續(xù)公布擬實施PPP項目名單,涵蓋交通、市政、醫(yī)療、環(huán)保等多個領域,預計總投資近2萬億元。
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PPP項目,財政部協(xié)調行業(yè)主管部門,整合政策資源,以資金為抓手,推進相關重點領域PPP項目推介工作;推動金融機構創(chuàng)新符合PPP模式特點的信貸評審方式,鼓勵保險公司、社會保險資金為PPP模式提供長期、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完善專項轉移支付政策,出臺首批PPP項目資金性支持政策,探索建立PPP資金支持政策有效形式,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請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
不過,在業(yè)界看來,PPP項目的規(guī)范化還需要更多的綜合配套政策支持,如涉及稅收、銀行、國土等部門。
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yè)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將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huán)境保護、市政工程五大行業(yè)確定為特許經營領域,明確了創(chuàng)新金融服務模式、政府承擔違約責任以及減少PPP項目審批環(huán)節(jié)。
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守清告訴記者,“做PPP必須實現政府和企業(yè)之間真正的風險分擔,由最有能力管理某風險的那方承擔該風險,以實現物有所值。”